我們看見的時尚產業

長腳衣櫥|快時尚|過度購買

衣物過度消費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

快時尚商業模式改變用衣習慣

從 30 年前過新年買新衣的習俗,到現在隨時能買到可負擔的流行服飾,時尚產業中的快時尚商業模式讓衣物成為平價日常用品,改變了人們的用衣習慣。

根據綠色和平 2016 年的統計 20 到 45 歲的臺灣人,平均每人衣櫥擁有 75 件衣物,其中 15 件幾乎沒有穿過。衣物過度消費除了讓衣櫥中擁有過多的衣物外,還是造成全臺不斷攀升的舊衣淘汰量的原因之一。

舊衣回收數量不斷攀升

單位:公噸|資料來源:2021 《中華民國 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長腳衣櫥|衣物淘汰

全臺每分鐘淘汰了 438 件衣物

據環保署的統計,舊衣回收數量從 2011 年的 3 萬3000多噸,到 2020 年達到 7 萬 8 千多噸,預估數字還會持續增加。若以每公斤 3.2 件換算,我們每人每年約淘汰 10 件衣物,全臺每分鐘淘汰了 438 件衣物。

2% 的衣物完成幫助他人的本意

舊衣回收桶中,約有 2%會轉送給弱勢家庭及慈善團體。另外大約 60% 被送到舊衣處理工廠,經品管、分類、打包後,外銷到孟加拉、柬埔寨,或南非等國家。這些舊衣外銷是以公斤計價,不但無法反映衣物生產成本與環境成本,甚至會造成其他國家的紡織產業無法成長,間接影響經濟發展與就業。

最後,剩餘 38% 的舊衣因為無法被再利用,必須額外花費將其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處理。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長腳衣櫥|快時尚|衣物淘汰

無法短時間消失的衣物材質

而英國資源調查公司 WRAP 的報告指出,目前一件衣物從生產到丟棄平均壽命約為 3.3 年。一件由聚酯纖維製成的洋裝,至少需要 200 年以上才能生物降解,不斷攀升的淘汰量與強韌的衣物材質,顯示我們需要調整使用衣物資源的方式。

長腳衣櫥|衣物資訊掌握度不足

衣物資訊掌握度不足

長腳衣櫥團隊在研究後發現,造成衣物過度消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於對衣物資訊的掌握度不足。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衣物作為在家中流通程度僅次於食物的日常生活用品,人們所能獲取的資訊相對低,因此大部分人對於衣物製造方式、材質成份及維護洗滌方式等相關資訊掌握度低,造成使用、維護(清洗及維修)、再利用(換衣、二手交易及捐贈等)或回收分類不易。衣物複雜的規格及各品牌自成一格的資訊系統也是造成衣物資訊程度不足的痛點之一。

運用資通訊技術,建立讓品牌及民眾人人都能參與的衣物全循環的服務平台

我們的願景